国动益百秒
古代战争的政治动员

古人讲究师出有名,战前往往发布檄文、组织誓师,类似今天所说的政治动员。

还是在三国时期,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写过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又名《讨曹操檄》),历数曹操罪状,言辞犀利,感情恳切。

《尚书》所记载的《牧誓》,即武王伐纣誓师之文,以及初唐骆宾王所写的《讨武曌檄》都是著名的檄文。其中出自后一篇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等名句具有强烈的批判性、鼓动性。

古代军事名家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因此非常重视政治动员,记入典籍的政治动员思想也如繁星闪烁。比如,《孙子兵法》提出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孟子》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吴子兵法》提出的:“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凡治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等等,不胜枚举。

0.0702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