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密计划
在制定人口疏散计划或预案时,除了要考虑现代空袭特点和城市特点对人口疏散的影响和要求外,还要安排好人口疏散的地区、人数和轻重缓急,选择好人口疏散的地域、方式路线、掌握好疏散的时机,以防人口倒流。空袭目标的重点是城市的军事、政治和重点基础设施,那么这些地区及周边易受影响的人口应为重点疏散对象;在疏散的人数及比例控制上,应充分考虑到留下的人员能够保持一定的军工物资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能力,以便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和人力支援;在人口疏散的先后次序和轻重缓急方面,应以老、幼、弱、病、残、孕为先,其次是学校、科研单位及其他非生产人员,而一线生产人员则应坚持到最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保障和道路容量有限,大规模人口疏散的组织协调将十分复杂,所以应尽量以就地就近疏散为主,以有组织的统一疏散为主。对于疏散的方式和路线,应以迅速疏散和安全可靠为前提,可采取多方向、多路线、多种输送方式疏散人员。人口疏散分为早期疏散、临战疏散和紧急疏散,其中应以临战疏散为主。目前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城市,外来打工人员较多,战争初期这类人员会自发性外流,但由于开战时间延缓,会导致部分人员返回,给临战疏散,尤其是 紧急疏散带来压力。 在制定计划或预案中应包含有以下内容:城市人口疏散,涉及千家万户,数万人口,组织协调十分复杂,所以,首先应成立并健全市、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部门人防组织,在工厂企事业等单位内部也应有相应组织与之配合。其次,对需要疏散的人口按条块结合的方法进行编组,“条”是城市各系统和大单位,而“块”则是指城市各行政区、街道、居委会。建立健全疏散队伍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组织指挥关系和疏散保障的有关事项,以使疏散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数万人口的迁移必然会给各种保障带来较大的压力,所以应周密安排好人口疏散的各种运输工具,合理规划输送路线,充分调剂好各类生活和生产物资及医疗等方面的保障。计划内容还应包括宣传、教育和动员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各类人防设施的使用和管理规定等。
图上推演
在制定好各种计划和预案后,为了验证其可行性和提高全民的参与性与警惕性,还应定期进行图上推演或实兵演习。可设定在一定的战争背景下,确定好早期疏散、临战疏散和紧急疏散时间.分别下达各种命令和指示。图上推演以各级人防组织为主,并适当带动部分单位和居民参与,一来验证计划和预案的可行性.二来锻炼各级人防组织战时文书的撰写,积累运作经验,同时提高全民的警惕性。
战时实施
战时人口疏散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疏散准备阶段和疏散实施阶段。
疏散准备阶段:当战争征候明显时,疏散指挥部接到上级的疏散任务后,应立即召开会议,了解任务,分析情况,定下决心,并向下属部门下达预先号令:对需要疏散的各类人口进行统计、编组,并建立疏散组织机构;统计、核实疏散接收地的接纳容量,并向其下达安置人数;统计运输工具数量并统一编号后,分配给各疏散单位;落实疏散路线及交通指挥人员;制定并分配各类保障物资和人员;确定各区、各单位的疏散次序并编号以便掌握;成立疏散联络站和接待站,并确定其地点;各疏散安置地单位安排、整理接收场所,并成立疏散安置接待站。
疏散实施阶段: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市人防指挥部会适时下达(早期或临战)疏散命令。此时,市疏散指挥所应下达各种命令和指示,及时收集、掌握疏散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指挥和协调,处置特殊情况。区疏散指挥所要传达各种命令和指示,直接指挥人员疏散,处置各种特情,并将疏散情况上报。各疏散单位在接到疏散命令后,及时通知本单位人员带上必要的行李物品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的疏散联络站。各疏散联络站接收各单位到达的疏散人员并进行登记、核实,安排人员按预定次序乘坐运输工具或步行出发,并将进展情况及时上报。各疏散接待站接收并统计、核实到达的人数,及时将人员安排在临时休息场所,并供应饮食,做好人员稳定工作,有序地将人员送往安置区,并将情况上报。各安置地单位的工作主要就是接收并统计、核实到达的人数,及时将人员安排在预定的场所,并将情况上报。
在实施疏散工作时,各级疏散指挥部(所)还应做好各种保障工作,主要是运输保障、物资保障、医疗保障和工程保障等,以确保疏散工作安全、顺利、有序地进行。